首 页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六期 2021年第五期 2021年第四期 2021年第三期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2年第二期

骆芃芃:玉树临风 历久弥新—走出国门的中国篆刻艺术

2022年03月05日 11:58  |  作者:骆芃芃  |  来源:《画界》2022年3月第二期
分享到: 

我从事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已经几十年了,对中国这门历久弥新的艺术形式有着深深的钟爱和丰富的体认。近年来,中国的篆刻艺术逐渐迈出国门,犹如“玉树临风”一般,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下面,我想以一个亲历者和从业者的角度谈一谈中国篆刻的渊源、历史和现状。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古代印章是行使和授受国家机构的权力、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其制作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几千年来,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直伴随并影响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除了具有独立的艺术特点以外,还有着诸多的社会文化功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进行社会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是中国人的一种人文追求。

天佑春回联--骆芃

天佑春回联--骆芃

中国的印章起源于殷商时代。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印章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上面类似印章样的东西,人称“商”。西周时期印已开始广泛使用。

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出现大约是在唐代。唐代以前,印章的入印内容大多是官衔、人名,也有少数吉祥用语。宋元以后,又有了以书斋馆号、书画鉴赏、诗词成语等为入印内容的印章。这样,印章的用途扩展了,它不限于实用,而且还有了被人欣赏的艺术价值。此时的文人、艺术家们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多种流派和风格,并诞生了丁敬、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以及当代诸多大师。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一直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

近年来,中国篆刻艺术从国内艺术家的书房、展厅走向了国际领域,并且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重大的外交事件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始,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的国礼更多采用了中国印。中国印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最尊贵的友谊和文化的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采用了中国印的形式,这是一枚全世界最知名的中国印。奥运会采用的中国印,将当代中国篆刻事业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骆芃芃篆刻作品

骆芃芃篆刻作品

20099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有幸作为项目申报负责人。中国篆刻的申遗成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国际大环境,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中国篆刻在国外举办展览、讲学的频率和范围日益增长和扩大。2012年,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展“中国印的世界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隆重开幕,拉开了中英建交40年序幕。展览展出了我镌刻的中国国学经典“诸子百家”警句,尤其是我镌刻并书写的牛顿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博得了英国观众的称赞。2015年,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东京展”在日本举行,我镌刻并书写的日本古代文人松尾芭蕉、阿倍仲麻侣的诗句,获得了日本朋友的喜爱。

怀若气同联---骆芃芃

怀若气同联---骆芃芃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了“中华文化大讲堂”,我有幸作为年度首位讲演者赴欧洲,于奥地利、捷克和波兰多所大学举办“从中国篆刻看中国人的人文追求”的讲演,十分成功。巡讲令欧洲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尤其那场在捷克国家博物馆的讲演,令捷克的许多汉学家至今难忘。那天,我和捷克艺术家一同前往捷克国家博物馆进行演讲,途经沃尔塔瓦河,望着那宽阔而清澈的河流,我禁不住哼起了斯梅塔那创作的《我的祖国》那首交响乐,捷克的朋友们十分惊喜!他们没有想到一个从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国人可以随时随地唱出他们国家的乐曲!大家一路心情激荡地唱着来到了博物馆。那天我的讲演非常成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篆刻以印章标识的形式频频出现在国际重大外交场所,我多次有幸设计并镌刻了这些印章标识。作为中国文化元素的中国印,加深并加强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展示并提升了中国的文化品位和国家形象。

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肆虐,在中国援助法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一枚非常靓丽的印章大标识“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学者、经学家谯周的名言,意思是朋友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心相印,情谊比金石更加坚实。印章两侧刻有代表和平美好的鸽子和凤凰簇拥着中法两国国旗,北京的天坛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叠加在一起象征着中法友谊坚于金石,牢不可破。这枚印章标识是我受中国政府委托设计并制作的。带有这枚印章图片的消息一经发出,当天就有超过了两亿多的点击率,深受中国和法国人民的好评和喜爱。这枚印章至今还在中法两国人民之间传诵着佳话。

唐诗一首--骆芃芃

唐诗一首--骆芃芃

经过一场场的展览、讲演和设计制作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印的重要标识,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想要使其在域外增加接受度,首先要了解和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人文历史,更重要的是要有双方国家文化的互动和互鉴。2019年,我在英国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举办的纪念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申遗成功十周年“二十四节气书法篆刻展”后,又在英国国家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等连续举办“中英传统文化中的共有形态”的讲演和研讨会,效果很好,主要是大家都有参与感以至达到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篆刻艺术像一座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桥梁,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国文化的元素一步步地送到世界各国,彰显着中国的精神气质与风采,为共同绘就“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美好画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20205月刊登于《捷克文学报》,202191日修订)


芃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篆刻》杂志总编辑,中国篆刻艺术馆馆长(广西)(北京)。 2008年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09年荣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文联“文明人物·中国文艺家”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并多次担任评委、评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月霞

文章来源:《画界》2022年3月第二期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

未标题-1



编辑:画界 邢志敏

关键词:中国 艺术 篆刻 印章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